论文中文题名: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万州区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
姓名: | |
学号: | 19217002048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chi |
学科代码: | 030501 |
学科名称: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级别: | 法学硕士 |
学位年度: | 2022 |
培养单位: | 西安科技大学 |
院系: | |
专业: | |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论文提交日期: | 2022-06-24 |
论文答辩日期: | 2022-06-04 |
论文外文题名: |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Wanzhou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
论文中文关键词: | |
论文外文关键词: |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 green development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论文中文摘要: |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殷切期望,绿色发展应运而生。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现实性和可行性不容置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
论文外文摘要: |
Entering the new era,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 people's need for a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meet the people's ardent expectations, green development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reality and feasibility are beyond doubt. Unswervingly taking the road of ecological priority green development will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2]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019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8] 本书编写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十六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9] 本书编写组.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0] (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1]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2] [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3]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著;耿建新,宋兴无译.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4] (加)莱 斯(Leiss,William)著;岳长龄,李建华译.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5] (美)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著;侯文蕙译.封闭的循环 自然、人和技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6] (美)唐奈勒·H.梅多斯(Donella H.Meadows)等著;赵旭等译.超越极限 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7] (美)霍肯(Hawken,P.)著;夏善晨,余继英,方坤译.商业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的宣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8] 阿多诺,霍克海立夫.启蒙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9] 大卫·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0] 杨明洪.西部发展评论2016[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 [31] 董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2] 王艳.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3] 姚瑞华,孙宏亮,王东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 [34] 王传发,陈学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5] 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6] 刘国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7] 李宏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当代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8] 包存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代中国发展的逻辑系列丛书 当代中国生态发展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39] 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2] 习近平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J].环境经济,2019(09). [3] 陈兵飞,廖铁军,张莉坤.生态红线约束下万州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及生态价值评估[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5). [4] 庄忠正,陆君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逻辑构建——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06). [5] 杨威,李春燕.“天人合一”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论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1). [6] 王艳峰,徐伟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9(02). [7] 陶廷昌,王浩斌.论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实践逻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5). [8] 杨卫军,孙慧明.中国共产党生态发展观的思想逻辑[J].学习论坛,2020(07). [9] 李国俊,陈梦曦.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创新[J].学术交流,2017(12). [10] 王丹,郝雨浓.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与价值探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3). [11] 朱东波.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思想基础、内涵体系与时代价值[J].经济学家,2020(03). [12] 杨卫军.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底蕴[J].学术论坛,2016,39(09). [13] 柯伟,毕家豪.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J].行政论坛,2017,24(03). [14] 廖小平,邹巅,袁宝龙.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模式及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01). [15] 邓文钱.绿色发展的逻辑和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分析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11). [16] 陈亮,哈战荣.新时代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实施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6). [17] 莫文希.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探究[J].林业经济,2017,39(09). [18] 袁麒麟.万州: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主战场[J].重庆与世界,2021(05). [19] 刘铮,俞创业.三峡库区体育旅游圈联动发展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35(05). [20] 陈泉,何锦辉.浅析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的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7(12). [21] 冉瑞沛.三峡库区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9(26). [22] 董强.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脉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04). [23] 乔瑞金.生态文明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 [24] 克利福德·科布,王韬洋.迈向生态文明的实践步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 [25] 易向农.毛泽东情系中央苏区林业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2013(17). [26] 吴舜泽,刘黎明,刘越.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4). [27] 周长春,陈现军.万州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01). [28] 张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阐释及地方实践——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02). [29] 杜家毫.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J].新湘评论,2018(19). [30] 吴邦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思考——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山西农经,2021(19). [31] 金凤君,马丽.新时代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方向与路径[J].改革,2021(07). [32] 宋倩.浅谈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几点体会[J].世界有色金属,2020(02).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 应凤林,刘一明.生态养猪推动绿色发展[N].农民日报,2022-02-21(006). [3] 汪晓东,张炜,王玉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N].人民日报,2021-07-03(001). [4] 刘江.让“禁渔令”换来江美鱼丰[N].重庆日报,2021-01-01(009). [5] 王翔.做好生态优先示范 争当绿色发展标杆[N].重庆日报,2021-01-03(004). [6] 王翔.“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扮靓母亲河[N].重庆日报,2021-03-10(005). [7] 黄玉保.生态作笔 绘就“美丽万州”新画卷[N].万州时报,2021-11-09(03). [1] 胡楠.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D].辽宁:东北大学,2018. [2] 李现宇.河北省邢台市农村绿色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21. [3] 董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4] 朱冬香.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5] 杨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绿色四川建设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9. [6] 罗璇.万州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的多案例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1. [1] Marcuse H.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M]//Counter revolution and revolt.Beacon Press,1972. [4] Xibao Xu et al. China’s ambitious ecological red lines[J].Land Use Policy,2018. |
中图分类号: | A81 |
开放日期: | 2022-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