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文题名: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党的宣传工作研究 |
姓名: | |
学号: | 19217002007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chi |
学科代码: | 030506 |
学科名称: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级别: | 法学硕士 |
学位年度: | 2022 |
培养单位: | 西安科技大学 |
院系: | |
专业: | |
研究方向: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单位: | |
论文提交日期: | 2022-06-24 |
论文答辩日期: | 2022-06-05 |
论文外文题名: | Research on 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
论文中文关键词: | |
论文外文关键词: |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period ; Propaganda work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entral Soviet Area |
论文中文摘要: |
宣传工作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手段,历来受到各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宣传工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宣传工作放到极端重要的地位上。深入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党开展的宣传工作,既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史,又能总结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使党的宣传工作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为宣传工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
论文外文摘要: |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propaganda has alway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ruling class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publi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that publicity should be placed in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depth study of 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in the Central Soviet District 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propaganda work, but also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ropaganda work,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in the new era, give full play to the Party's political advantages, and make the Party's propaganda work regularly and creatively. It can provide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ystem of propaganda work improvement. |
参考文献: |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六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等著.《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江西档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6]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7]严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8]陈毅,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9]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谢济堂编.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吉林:中华书局,1981.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6]习近平.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刘海龙.宣传:话语、观念及其正当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8]刘云等.中央苏区宣传文化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9]萧克.萧克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10]熊伯涛.熊伯涛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11]张树德.谭政大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2]张树德.萧劲光大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3]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4]李坚真.李坚真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15]耿飚.耿飚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16]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7. [17]《中央苏区文艺丛书》编委会编.中央苏区美术漫画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18][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张浩,田青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吉林:中华书局,1981. [20]黄金麟.政体与身体:苏维埃的革命与身体[M].台湾:联经出版社,2005. [21]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徐杭燕.从城市到农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7-1934)[D].华 [2]方强.中央苏区时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1931-1934)[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3]邱小璐. 赣东北苏区的革命宣传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孟培.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标语口号的政治动员功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廖若兰.《红色中华》舆论动员研究(1931-1934)[D].广西师范大学,2021. [6]陈杰.歌谣与政治:鄂豫皖苏区革命歌谣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廖梦.中央苏区戏剧运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8]王爱平.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历史考察与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9]李杨.《中央日报》对中央苏区的舆论宣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10]高媛.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1]黎博雅,贾凯.李富春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1925-1935)[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 [2]邱明.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新闻舆论工作探析[J].毛泽东研究,2018(06). [3]魏清源.周恩来与中央苏区统一战线[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06). [4]李伏清.《红旗》中张闻天“新的领导方式”思想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05). [5]李焰彬,周锦涛.革命叙述与群众动员:《红星报》的扩红宣传策略[J].苏区研究,2021(04). [6]肖洋,陈伟.中央苏区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与经验总结[J].湖北社会科学,2014(09). [7]汤水清.乡村妇女在苏维埃革命中的差异性选择——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2(11). [8]陈志强,吴廷俊.中央苏区时期报刊发行的途径与效果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06). [9]陈宗花.1927-1934年苏区革命音乐的生成及其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05). [10]邹晓芟,吴焰辉.苏区红色标语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 [11]韩同友,程单剑.《红旗周报》与反“围剿”时期中共的舆情工作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04). [12]刘攀,周锦涛.《青年实话》探索苏区青年工作的历史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21,45(02). [13]饶勇.中央苏区时期的“读报用报”运动刍议[J].中国出版,2011(04). [14]王永华.娱乐与教化——意识形态视域下的红色歌谣[J].现代哲学,2021(03). [15]王永华,钟以瑞.红色歌谣运动与革命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2(02). [16]彭家璋.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曲书籍简析[J].兰台世界,2008(13). [17]卢毅.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宣传工作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6(08). [18]王强.中共在安源的早期革命运作模式分析(1921~1925)[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01). [19]高志文,魏义霞.平等与自由——谭嗣同、严复民主启蒙思想比较[J].学术界,2012(02). [20]刘建明.地下斗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补遗——中共中央机关报的百年历程(二)[J].新闻爱好者,2021(07). [21]陈述.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考察[J].学习论坛,2016,32(08). [22]曹春荣.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扩红突击队[J].苏区研究,2019(02). [23]王永华,王向花.“八一”纪念与苏区政治动员[J].苏区研究,2021(05). [24]唐群. 论中央苏区新闻报刊的群众性[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5). [25]王欣媛.苏区反“围剿”斗争与党的宣传工作[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26]林绪武.《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7]耿殿龙.娱乐、动员与教化:略论中央苏区的儿童游戏(1933-1934)[J].苏区研究,2020(02). [28]张宏卿.中央苏区民众革命参与的动力机制探析——不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06). [29]卢致苑.试论红色歌谣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07). [30]于化民.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以中共早期武装暴动和政权建设为中心的解析[J].近代史研究,2016(01). [31]刘爱民,赵小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兵役动员——以“扩红”运动为背景的考察[J].军事历史,2019(04). [32]李焰彬,周锦涛.革命叙述与群众动员:《红星报》的扩红宣传策略[J].苏区研究,2021(04). [33]黄文治.山区“造暴”:共产党、农民及地方性动员实践——以大别山区中共革命为中心的探讨(1923-1932)[J].开放时代,2012(08). [34]万安伦,都芃,黄婧雯.中央苏区红色出版风貌、特质及价值[J].中国出版,2021(08). [35]吴晓荣.略论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J].江西社会科学,2012(01). [36]李诗原.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发展语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03). [37]刘文辉.革命的庆典:论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狂欢精神及其历史面相[J].戏剧艺术,2017(06). [38]于峰,张杞茗.《红色中华》音乐史料整理札记[J].人民音乐,2020(06). [39]陈杰.音乐与教化:革命歌曲在鄂豫皖苏区教育中的运用及成效[J].苏区研究,2021(02). [1]参见:《江西共党的消长》[N].中央日报,1928-2-1(01). [2]参见:《赣省共祸未已》[N].中央日报,1928-2-5(04). [3]参见:《共匪三陷上饶记》[N].中央日报,1930-12-31(02). [4]参见:《活捉敌师长两只》[N].红色中华,1933-3-27(01). [5]参见:《猛烈扩大红军反对对于扩大红军的消极》[N].红色中华,1932-9-13(04). |
中图分类号: | D231 |
开放日期: | 2022-06-24 |